针对全国8岁-18岁的早恋、厌学、叛逆、懒惰、亲情淡漠、离家出走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进行军事训练、感恩教育、行为习惯矫正、思想教育、法制教育,心理辅导等。

7*24小时咨询热线:18180637778

实力决定一切,事实胜于雄辩

专业青少年行为矫正、心理引导、辅导训练机构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18180637778

亲情淡漠的小学生为什么想炸校园杀母亲?
来源: | 作者:四川三苏立德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| 发布时间: 2019-11-28 | 295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“如果我有一颗炸弹, 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;如果我有一把刀,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。”这听了 令人毛骨悚然的话,来自海口某小学-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。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,朝阳专家称这是孩子特殊的“仇亲期”,并给出了指导意见。

      “如果我有一颗炸弹, 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;如果我有一把刀,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。”这听了 令人毛骨悚然的话,来自海口某小学-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。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,朝阳专家称这是孩子特殊的“仇亲期”,并给出了指导意见。( 5月31日《南国都市报》)
      这一消息,使我想起了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,该所对日本、美国、中国大陆的高中学生作过一次调查--“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?”日本高中生回答:第一位是父亲,第二位是母亲。美国高中生的答案:第-位是父亲,第二位是球星,第三位是母亲。而在中国高中生的答案里,前10位最尊敬的人物中竟然没有父亲和母亲!对此,有人感叹,自古以来,中国的家长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给予孩子这么多的爱;可是面对如此厚爱,我们的孩子为何竟无动于衷以致厌恶反感甚至仇恨呢?中国的孩子与家长到底怎么了?这岂是一句“仇亲期”云云所能解释得了的?
       “仇亲期”-说虽有一定道理,但没抓住问题要害。专家只就后半句作出解释,而放过了前半句,理解片面。说杀母亲缘于“仇亲期”,尚可理解,那炸学校呢?总不是出于“仇亲期”心理吧。论恐怖程度,炸学校丝毫不逊于杀母亲。要准确把握该生从而扩大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,必须将这前后两句话联系起来理解,否则难免偏颇。事实上,想炸学校与杀母亲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联系。
      从报道中可知,该生母亲对孩子并不缺少爱,但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对,譬如常常用责骂和唠叨的方式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小毛病,限制其自由,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怕孩子学坏。这类教子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,很普遍。某杂志调查表明,中国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:一、听话,二、好好学习,三、没出息。这就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价值观,家长每时每刻都在用这样的价值标准去苛求衡量孩子,在他们看来,凡是听话、好好学习的都是好孩子,否则就是没出息。
      显然,这一家教的价值观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般无二 ,属于价值同构。学生从进校那天起,老师就苦口婆心号召动员学生做好学生,标准就是听话,好好读书。而学校也总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教育,自觉以校方培养人的价值标准去教育孩子,力求保持家校教育的同一性。实,即使没有学校指令,家长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按照校方版本设置家庭教育的目标、途径和手段。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无视人的个性、扼制人的自由发展、扼杀人的创造力、妨碍师生和父子之间的人际交流,久而久之,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反叛精神。
      至此,我们可以理清上述造句前后两个半句的关系, 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变,家长的价值观念也就不会变,既然孩子有足够的理由恨学校,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恨家长,所以说,该小学生想炸学校杀母亲实乃基于同一-心理。这就是说,我们不能简单地用”仇亲期来解释该孩子的心理病变,而是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病入手,去分析把脉这- -代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及人格缺陷,从而寻求解决之道,即改革以分数为本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,全面确立人本教育的价值观,推进素质教育,实施公民教育。
      心理病变,而是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病入手,去分析把脉这一-代青少年的成长烦恼及人格缺陷,从而寻求解决之道,即改革以分数为本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,全面确立人本教育的价值观,推进素质教育,实施公民教育。

热点话题

Hot news topics